作者: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中國香港(地區(qū))商會會長 楊莉珊
根據最新的報道,香港的財政狀況仍然面臨挑戰(zhàn),但目前有沒有明確的結構性財赤眾說紛紜。香港已出現結構性財赤嗎?推遲交椅洲人工島的填海計劃、精簡機構並裁減公務員崗位,這些措施或許能緩解燃眉之急。更為關鍵的是,中央政府正全方位地支持香港經濟發(fā)展,想方設法解決香港財赤。香港要發(fā)揮獨特優(yōu)勢,助力國家做好新一輪經濟提升和提振,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(wěn)固、功能更加彰顯,更好解決財赤問題。
是否結構性財赤有歧見
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發(fā)表新一份《財政預算案》,他在諮詢期間公布一項「好消息」,最新估算全年財政赤字會低於一千億元。然而,財赤輕微下調並非收入增加所致,只不過計及發(fā)債所得而已。如果撇除發(fā)債歸類為「收入」,今個財政年度的實際財赤是千多二千億元。
陳茂波又指,本港現時失業(yè)率為3.1%,社會穩(wěn)定;而本港樓價在去年年底趨於穩(wěn)定,交投量亦上升,可說樓市是穩(wěn)住了。股票市場得益於中央出臺措施,令股票交投量見好;加上來港旅客增加,香港街頭人頭湧湧,呼籲市民對香港要有強烈信心。
陳茂波不同意香港已出現了結構性財赤,需要加稅來解決:「我們有些收入減少,真的是周期性,例如利得稅、土地相關的印花稅、賣地收入,經濟周期過後就會陸續(xù)回升。」
香港新一份財政預算2月28日公布。在連續(xù)5年香港財政赤字情況下,有分析指出,香港已出現結構性財赤。美銀的報告指出,隨著香港經常性收入不斷減少,而經常性開支不斷增加,已出現結構性入不敷支。若情況持續(xù)政府的財政儲備或只足夠2年至3年使用,除非政府長遠以發(fā)債作為日後應付經常性開支。
受到全球利率上升、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(xù)的影響,陳茂波指出,去年香港的經濟增長呈現出遲緩的態(tài)勢。據此,2023/2024年度的整體開支修訂預算較上一年度下降了10.2%,達到7279億元,相較於原預算降低了4.3%。經過修訂預算後,政府預期收入為5546億元,這一數字比原先的預期要低13.7%。同時,由於資產市場表現疲軟,導致地價收入和印花稅收入均低於預期,其中地價收入大幅下降72.6%,僅為194億元;印花稅收入也減少了28.6%,降至500億元。
重磅政策鞏固經濟
綠色和平聯同中大經濟系前副教授、冠域商業(yè)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,早前發(fā)布《明日大嶼對香港的公共財政危機》報告,認為香港公共財政已出現結構性財赤,若政府強推「明日大嶼」,即使發(fā)債融資應付支出,不單恐5年內耗盡財政儲備,並推算出至2041年債務將逾7萬億元,甚至加劇香港正面臨的人口老化及結構性財赤,致社會及經濟進一步陷入困境。
港府薪酬支出逐漸增加。數據顯示,政府開支中過半用於支付公務員薪酬。然而,有人反對公務員減薪,認為這會降低士氣,影響私營企業(yè),甚至損害香港消費市場。兩害相權取其輕,裁撤冗員和削減公務員職位是比較可取的辦法。社會有聲音要求公務員減薪或凍薪,以助開源節(jié)流、共渡時艱。以往於經濟低迷情況下,公務員於過別年份曾凍薪或減薪,其中前財爺梁錦松於2003年提出的「033」凍減薪方案,即凍薪一年,其後兩年各減薪3%,最終為庫房節(jié)省逾百億元。
內地多部委聯合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,全方位刺激經濟,鞏固和增強經濟回穩(wěn)向好的態(tài)勢。相關政策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、調低存量房貸利率、減少二套房首期等,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「組合拳」。這些政策不僅立即對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帶來重大利好,還通過財富效應將影響傳導至實體經濟,進而提振消費、刺激內需,以期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。香港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,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再回升至第三位,當然要發(fā)揮獨特優(yōu)勢,助力國家做好新一輪經濟提升和提振,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(wěn)固、功能更加彰顯。(中新社資料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