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肆收益的變化,受諸多因素影響;其中,消費降級是否導致收益下降的元兇?
按食肆類別劃分,中式餐館表現(xiàn)雖已勝過疫時,但對比疫前還是少了四分之一。疫下打擊最大的酒吧,生意亦錄相若跌幅。至於非中式餐館,則僅大概回復到此前水平。相對地,快餐店的收益總額近期持續(xù)增長,今年首兩季更是先後創(chuàng)出歷史新高,對比整體市況堪稱一枝獨秀。另外包括咖啡店、飲品店、外賣店、聚會餐飲等的雜類飲食場所,去年亦曾創(chuàng)出月度最高紀錄。
可見,宏觀食肆收益縱然減少,惟個別食肆仍可突圍而出。畢竟,近年不單出現(xiàn)新消費模式,市民的用膳習慣甚至餐飲文化亦見改變。其中,北上消費對不同食肆的影響便不一致,外賣平臺崛起也帶動了新的需求,另外酒席宴會亦須與時並進迎合潮流,事實上香港結(jié)婚率及生育率呈長期跌勢,而愈來愈多人還傾向不擺酒。
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。飲食需求到底是剛性的,與其歸咎於所謂消費降級,不如循供應(yīng)著手積極求變提高競爭力。(中通社資料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