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尋根問祖辨支派 正本清源定親疏 長幼有序知輩份 敦睦宗親固鄉(xiāng)誼」,這幾句刊於剛出版的「屏山鄧氏族譜」封底的詩,扼要總括了族譜存在的意義。屏山鄧氏修繕族譜已六年,日前終可將印好的族譜陸續(xù)分發(fā)給子孫,並舉行大型祭祀儀式,向屏山列祖稟告族譜修繕完成。
元朗屏山鄧氏分布三圍六村,包括上璋圍、橋頭圍、灰沙圍、坑頭村、坑尾村、塘坊村、洪屋村、新村及新起村,男丁子孫約千五人。屏山鄧氏的太祖為鄧漢黻,於北宋初由江西省遷居廣東省,為鄧族入粵一世祖,至四世祖鄧符協(xié),遷居岑田(即今錦田),至十二世紀(jì),七世祖鄧元禎定居屏山,被尊為屏山鄧族一世祖。
主祭向祖先上香,執(zhí)事收集祭品。周樹佳提供圖片
以往修譜記錄三圍六村不齊全
「屏山鄧氏族譜」編輯委員會編輯鄧廣賢(屏山二十六傳子孫)表示,雖然族人聚居屏山已有800多年,但涉及三圍六村的修譜沒有正式記錄,據(jù)知以往幾次修族譜,都是私人性質(zhì),總括族人沒修譜已近60載,最近的廿七傳族人只有少數(shù)紀(jì)錄,廿八傳至三十一傳族人資料更全無紀(jì)錄。
奠酒環(huán)節(jié),年幼子孫也有份兒。
今次修譜的藍本為圭璋公譜。該譜是生於光緒三十一年、二十四世祖鄧圭璋所撰寫,由屏山一世祖鄧元禎開始,但只有坑尾及上璋圍記錄至廿六傳,其餘大多追溯至廿二三世祖,甚至只到十八世祖,鄧圭璋這次修譜只做了大約三分一,年份只做到上世紀(jì)六十年代。
2007年,廿五傳子孫鄧?yán)コ兀ㄠ嚬玷爸樱┏h續(xù)修族譜,得到族人很大支持,曾在宗祠召開大會,會後確立工作小組,但做了一小部分後因種種原因無以為繼。到2017年,鄧廣賢及其他族中兄弟秉承修譜重任,終在動員百人,歷時六年後完成。
倡議續(xù)修族譜的鄧?yán)コ兀ㄓ叶┮迅啐g89歲,他與屏山鄉(xiāng)鄉(xiāng)事委員會主席鄧志強(左二)合照。前方為族譜。
分上下冊 印千套讓子孫認(rèn)購
約1300頁的新族譜分上下兩冊,內(nèi)容包括譜序源流、鄧氏支派、世代分支,以及逾百幀各祖堂祭祖紀(jì)念活動圖片。由一世祖鄧元禎錄至三十一傳族人。族譜印行1000套供子孫認(rèn)購,近半早前已派發(fā)。
6月18日,屏山鄧氏在鄧氏宗祠為族譜修繕完成舉行大型祭祀儀式。早上10時前,祖先神位前供桌已放滿祭品,依次是茶、酒、飯、五熟、五生、五果湯、餅、水果、燒腩、雞、魚、金豬(三隻),另外旁邊放衣紙、粗香。
祭祀儀式進行前,七名主祭與15名工作人員來個大合照。
祭祀儀式以圍頭話進行,主祭共七人,包括族長、長房、二房、橋頭圍、坑頭、坑尾及新村的代表。工作人員有15位,包括禮生、祝生、兩名開中門人員、11名執(zhí)事,其中七名執(zhí)事專責(zé)攙扶七位主祭的跪和起。儀式於10時5分開始,至10時42分結(jié)束,共有14個過程,如有上香禮、灌地禮、恭讀祝文、三獻禮、賜福禮等。
由祝生誦讀的祝文乃告屏山列祖族譜修繕完成,其中說及修譜之因:「三圍六村,同根同源,血脈互融,惟族譜數(shù)世未續(xù),後人難尋根溯源。乃議定重修族譜,以利眾族裔子嗣,序長幼,明輩份,知源流,承宗祧?!?br/>
筵開120席盆菜宴賀完成
祭祀儀式中擔(dān)任禮生的鄧永權(quán)(屏山二十七傳子孫)表示,屏山對上一次大型祭祀已是90年代初屏山鄧氏宗祠大事重修。年代久遠,留下的儀式過程資料少,因此要花些時間去找尋,包括參考網(wǎng)上資料及觀摩鄰村祭祀情況。他說,由於主祭者不少年紀(jì)大,跪太長時間不適合,因此現(xiàn)時的儀式版本較最初版本已簡化,主要是每一過程原先會唸詩文,大為減省下,只唸了約十分一。
大會設(shè)盆菜宴慶賀族譜修繕完成。
同日下午5時30分,舉行屏山鄧氏族譜修繕完成典禮,主禮嘉賓包括中聯(lián)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葉虎、元朗民政事務(wù)專員胡天祐、元朗區(qū)議會主席沈豪傑、發(fā)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,他們與另一些嘉賓、典禮籌委會成員一同為典禮主持亮燈及祝酒儀式。這晚,大會筵開120多圍盆菜宴,供族人、宗親、各方友好同慶賀。(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)
頂圖:嘉賓與典禮籌委會成員為屏山鄧氏族譜修繕完成典禮主持亮燈儀式。記者 鄭玉君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