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交所「打風不停市」的計劃,據報可能較原定今年7月實施推遲,原因是需要充足時間讓業(yè)界準備,以免風季期間實施會造成混亂。報道又指,當局傾向考慮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才正式實施,意味今年風季未必會落實「打風開市」。在惡劣天氣下維持開市,早已是市場和股民的共識,技術上又不存特別困難,如今傳出橫生枝節(jié),實在不理想。僅就這項改革而言,當局若要增強港股競爭力,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,就應當下定決心,排除阻力,早日落實「打風開市」。
儘管香港是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,但在惡劣天氣下股市是否如常交易這一方面,可以說完全與國際標準脫軌,因為紐約、東京、法蘭克福,甚至內地,均沒有「打風停市」的做法。
據統(tǒng)計,自2018年以來,本港股市因惡劣天氣停市11次,單在去年便有4次,每次停市歷時數小時至整個交易日不等,對境內外投資者造成了很大不便。而且無可否認,「打風停市」代價不菲——假如以港股每日成交額約1000億元計算,每停市一日,庫房便少收約兩億元股票印花稅。此外,投資者亦容易因此而蒙受不必要的損失,包括難以在外圍市況波動的情況下及時平倉等。大量數據和證據證明,「打風停市」不合時宜,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完全不相稱。對此,特區(qū)政府也察覺到有問題,所以才於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,爭取今年中落實惡劣天氣下維持市場運作的安排。
港交所就「打風不停市」進行諮詢期間,收集到的意見是支持多於反對,反對者主要是中小型券商,原因不外乎升級電腦系統(tǒng)成本不菲。以中小型券商言,這些顧慮當然可以理解,但歷史潮流浩浩蕩蕩,越來越多投資者習慣用手機進行網上交易,不必券商代勞。當局沒有理由違背主流趨勢,過度遷就那些不懂應變、拒絕求變的券商機構,置大部分投資者的關切利益於不顧。其實,從長遠計,券商不單不應「阻住地球轉」,反而應該與時並進,藉此倒逼自己加速改革,主動跟上自動化的時代潮流,如此方可大幅降低經營成本和提升效率,避免遭市場淘汰。
早日實施「打風不停市」,對香港是非常重要的。之前港股沉寂了三年,最近才於中央出臺一系列挺港惠港措施下,從谷底反彈。現在,市場需要更多有助刺激投資活動的措施,需要拆牆鬆綁,方便投資者進行操作。假如香港證券市場遲遲不摒棄「打風停市」這一過時做法,實際上就是為本港、內地和國際投資者製造不必要的障礙,某程度上會直接影響港股吸引力,妨礙港股進一步健康發(fā)展。
一如其他有助帶來長遠效益的改革,「打風開市」必然會遇到一時的種種阻力。倘若因小小的阻力而卻步,拖慢甚至放棄與國際標準對接,必然不利於鞏固、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,不啻因小失大。對於「打風開市」,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天表明,時間表一直清晰和不變,不存在延遲實施的問題。希望當局盡快公布「打風不停市」安排的諮詢總結,早日公布實施詳情,不要讓市場失望。
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